孩子名校毕业后却不知道要干啥,父母感叹的竟是从小没让他做家务!

本文已影响1.98W人 

现在的孩子都各种忙,放学后除了做作业还要赶着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忙着为bling bling的未来做充分的准备......但可怕的是,准备是充分了,目标呢?究竟孩子想要什么?

“孩子们对未来一片茫然,他们是如此聪明与优秀,但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去。他们获得工作、拥有高薪,但却难以获得人生的满足与幸福。 ”

今天为大家介绍了一种既不花钱、还能省钱,且能给孩子一笔最可靠的财富的方法——让孩子做家务,原来家务的重要性,你想都想不到!

家务的重要性,你想都想不到

夜色里,W哥开着车,突然问:“昱子,你知道养小孩什么最重要吗?”

我摇摇头。W哥年长,孩子入读名牌大学,他的经验我听着。

“让他学做点事。做家务、收拾东西、整理房间。” W大哥说。

“啊?” 我瞪大眼睛。

“是。” 他点点头,不容置疑。

拥有一切的孩子,你还缺啥?

W哥的孩子入读的是中国顶尖表演学院的王牌专业。

一条康庄大道似乎已经铺陈开来,但为什么他却劝诫我,应该让孩子去做家务呢?

“我家孩子吧……” W哥停顿了一下,“没有刻苦过。”

“什么都行,但什么都不会很想要。”

“您是说缺少饥渴感?”

“对,他从小一点家务都没有做过,什么也不缺。”

W哥回过头,车厢里一片静默。

。。。。。。

此时此刻,他的孩子正站在一个人生的分水岭——找工作。分水岭的起点处,无数的人争先恐后,奢望像他一样,步上这条星光大道。但分水岭的前路,却是无数个人生的分岔口,是攀关系、拼人脉签约大公司,还是啃盒饭、泡影城从龙套跑起,或者是轻轻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他必须要做出自己的选择。父母送他至此,唯一希望的是这个选择无愧于孩子内心的渴望。

“我最怕的,是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寻找渴望,从劳作双手开始

乔布斯说,Stay hungry, stayfoolish.

保持饥渴,保持愚钝。这是创业者最基础的素质,太满足则不思进取,太聪明则作茧自缚。

孩子名校毕业后却不知道要干啥,父母感叹的竟是从小没让他做家务!

这也是我们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达到的状态:有梦想、有渴望、有冲劲、有成长空间。

但渴望,或者说饥渴,却正在成为一种奢侈品。

2014年,前耶鲁大学教授 William Deresiewicz威廉.德雷谢维奇在美国《新共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叫《别把你的孩子送上常青藤:美国名校正把孩子变成僵尸》,这篇文章一举成为“爆文”,网络点击突破100000+。

德雷谢维奇随后出版了一本书,叫做《优秀的绵羊》。抨击美国当代名校教育把孩子养成了一群没有目标、没有斗志的优质绵羊。

父母为培养孩子竭尽全力,孩子获得高分、进入名校。这样的孩子聪明、有天分,但同时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焦虑!

孩子名校毕业后却不知道要干啥,父母感叹的竟是从小没让他做家务! 第2张

孩子们对未来一片茫然,他们是如此聪明与优秀,但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去。他们获得工作、拥有高薪,但却难以获得人生的满足与幸福。

优秀的绵羊,拥有一切,却独独缺少渴望。他们成为父母的精品,自己的内心却无处安放。

孩子名校毕业后却不知道要干啥,父母感叹的竟是从小没让他做家务! 第3张

很多家庭坚定地反二胎,理由是要集中全力养育一个精品。

但问题是,当你为孩子准备好一切的时候,你很累,孩子却一定会幸福吗?

你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希望培养的是一只优秀的绵羊,还是一头自由觅食的狮子呢?

孩子名校毕业后却不知道要干啥,父母感叹的竟是从小没让他做家务! 第4张

这与钱无关,也与孩子的数量无关。这是父母的选择。

你可以选择让他十指不沾阳春水、吃来张口、饭来伸手,也可以选择让他从收玩具、洗碗碟这样最基本的事情做起,体会到饥渴必须要靠双手劳作才能满足,体会到劳作才能带来的独立、成就与光荣。

家务可以带给孩子什么

《四十再当妈》这本书中,二胎妈妈徐宵鹰38岁生大女儿、41岁生二女儿,她嫁给了一位新西兰人,不缺吃、不缺穿,但先生却坚持不雇佣全职保姆。为什么他宁愿生活更忙碌,也要缩减阿姨的工作时间?为什么他们不请保姆带孩子?

是他们请不起吗?

在中国,这位爸爸可以很轻易地找到一份外教的工作,一个月9000元,一周只需要上16节课。这笔钱足够女儿上幼儿园,并且再请一个全职保姆。但他写道: “不请阿姨,我认为这是对我们家庭来说最佳的选择。我不希望两个孩子像皇帝和皇后一样被伺候着长大。”

新西兰爸爸如下写道:

首先,我希望女儿们看着我(和妈妈)做家务。我希望她们看到我缝补破了的窗帘、衣服和玩具。我希望她们看着我照顾花草。我希望她们看着我给小猫喂食、跟她聊天和玩耍。我希望她们看着我修理坏了的柜子门、在墙上钻洞、疏通堵塞的下水道。我希望她们看着我洗衣服和餐具。

我希望做一个榜样。我希望她们通过看着我做这些事情去学习如何做各种事情以及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问题。

其次,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我希望她们在做中学。几乎所有的家务活动都可以变成教育的机会。就拿简单的洗衣服做例子吧:

英语——词汇。很早,女儿就通过跟我一起晾衣服和收衣服学习了许多颜色和衣物的词汇。当我把衣物一件件晾起来时,我会说:“这是妈妈的白T恤。”这是你的粉色袜子。”诸如此类,很快,她就可以告诉我它们是什么、是谁的了。

锻炼身体,手眼协调。随着孩子不断长大,我们做不同的活动:她递衣服给我,把衣服放到衣架上,把衣服从衣架上拿下来,把衣架放到晾衣叉上再举到晾衣竿上,拿洗衣盆,把干净衣服堆到床上,等等。

科学——分门别类。我们把“浅色衣物”和“深色衣物”分开洗,帮我把脏衣服分拣到合适的类别里。当我们收衣服时,我们又按衣物的主人和衣物的类型把它们分别堆放。

科学——化学。当我们把洗衣粉和消毒水放进洗衣机时,孩子总是问我它们做什么用。我用她们能听懂的语言解释,洗衣服是怎么回事(例如,洗衣粉就是有泡泡的肥皂,能够把脏东西带走;消毒水杀死小小的虫子)。

科学——技术。大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摆弄洗衣机上的旋钮和按钮。她现在完全可以自主使用洗衣机了。

数学——数数。当我们收衣服的时候,我们会一件件地数。

创意和歌曲。大女儿发明了一个游戏:当我们把衣服晾完后,她把空的洗衣盆藏起来,然后我们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找,最后,洗衣盆总是在客厅的垫子下被找到,而我每次都要假装很吃惊的样子。后来,她又把空盆子想象成一顶遮雨的帽子。这让我想起一首叫It's Raining,It's Pouring的儿歌,于是我教她唱,她就学会了。

乐趣和消极惩罚。大女儿特别喜欢玩“摇啊摇”。每次洗完床单,在收纳之前,我们都将床单变成一个吊床。妈妈拿一头我拿另一头,她躺在中间,就像躺在吊床上,被我们来回地摇。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消极惩罚的办法。如果有床单正好晾着,女儿又做了淘气的事,我就用取消“摇啊摇”的威胁来纠正她的行为(我们从来不用打来惩罚她或纠正她的行为)。

孩子名校毕业后却不知道要干啥,父母感叹的竟是从小没让他做家务! 第5张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教授Marty Rossmann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心理学家Richard Weissbourd的研究就显示,在家帮忙做家务的孩子,在学校往往表现得更积极。这些孩子的自我认知更正面,认为自己很有用,也较少出现抑郁和焦虑。他们独立自主,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并勇敢去实现。

教育家们认为,依据孩子的年龄,可以清晰地设定他们的任务:

学龄前幼儿:收玩具、收书、收拾鞋袜。在大人的指导下,他们还可以收拾床铺、抹桌子、收碗。

小学生:拖地、洗碗。在大人的指导下,学会做饭、洗衣服、清理浴室。

中学生:照顾弟弟妹妹,买菜、购物、准备晚餐。

两个孩子,更要让他们劳作

人是由劳动创造的。

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也是人生奋进的基础。

一个孩子,花钱如流水;两个孩子,金银万俩更是不够花。

但父母养育儿女的目的难道是花钱吗?如果有一件事情既不花钱、还能省钱,且还能给孩子一笔最可靠的财富,那为人父母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呢? 而这件事情何其简单,不过就是——家务!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